新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十大关键词|回望2024

高屋建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多项改革任务,其中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激活价值

专利转化运用提速

  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同比增长24.1%;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总额达7922.3亿元,同比增长60%;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3072亿元,同比增长7.2%,均创历史新高。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持续推动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指导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过去一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产业化率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法治建设

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加强法治建设,探索完善制度体系,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

  2024年是我国专利法颁布40周年。40年来,专利法与时俱进,经历了4次修改,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进一步夯实。2024年1月20日,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与配套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正式施行,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等全面落地。

  2024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协同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意见》,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2024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全面深化地理标志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数据知识产权

筑牢数字基建“底座”

       数据产权制度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建”。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中央有关部署,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推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践、权益保护、交易使用等方面开展扎实探索,形成重要积累。

  过去一年间,数据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持续深化,进一步强调数据知识产权具有制度供给和激励创新的双重功能,能够更好激发数据处理者的创新投入,更好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地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形成“多点开花”的积极局面。其中,北京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与“天平链”“北数链”贯通,就登记试点工作实现互认互信;上海印发《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这是全国首个由知识产权局和数据局联合印发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规范性文件;陕西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信、被侵权保险等数字金融工作取得突破……在提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效力、推动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流通交易有效衔接等方面,办法越来越多,工作越做越实,成效越来越好。

国际合作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专利合作条约》(PCT)是知识产权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2024年是中国加入PCT30周年。

  从1994年中国申请人通过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仅有98件,至2023年中国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约7万件,30年间,PCT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促进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同时,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各国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仅为我国创新主体寻求海外专利保护提供了桥梁,同时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缔结和通过外观设计法条约外交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会议成功缔结《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该条约的成功缔结标志着外观设计领域国际多边合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中确立的规则或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制度和实践产生影响。

强化保护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过去一年,我国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加快构建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和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新时代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绘制了“施工图”,从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出发,系统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谁来建”和“怎么建”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平等保护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知识产权,积极回应和解决各类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与诉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9.2万件,同比增长5.3%;国外在华商标注册12.1万件,同比增长13.1%。

审查模式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入走访各行各业不难发现,不同行业和技术领域对知识产权审查的需求日趋多元,这些差异化需求对传统审查模式提出了新的变革挑战。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强化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双重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家知识产权局立足建设世界一流审查机构,从审查体系完善、审查质量优异、审查效率高效、审查能力突出、创新主体满意五个方面持续发力,突出政策供给侧改革,聚焦新兴领域和核心关键技术,积极拓展审查新通道,创新审查模式,陆续推出优先审查、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延迟审查、集中审查、集中会晤等多种审查模式,建立快慢结合、内外衔接的多轨制审查通道,为核心专利培育和产业专利布局提供服务和支撑。

  最新统计显示,与美欧日韩等同样采取实质审查制度的审查机构相比,我国发明专利的审查效率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前列。

对外交流

深化拓展合作网络

        过去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强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有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9月,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在北京举行。此届会议与前两届相比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合作项目内容更加丰富,吸引了近70个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参会,推动形成近20项务实合作项目和成果,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走深走实,共同迈向“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美好未来成为共建国家一致的发展心声。

  一个月后,浙江杭州迎来一场国际知识产权盛会——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再次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积极响应。截至目前,我国累计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双边合作关系,正在实施的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超200份,构建起多边、周边、小多边、双边“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公共服务

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过去一年,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精进,推动公共服务供需精准匹配、资源高效对接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一年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目前,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达到474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过50%;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利企便民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更多业务“网上办”“掌上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撑科技创新更加有力,制定《关于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的指导意见》,加强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公共服务支撑。

  2024年11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第二批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试点,各试点城市将在加强普惠服务保障的同时,突出服务重点,促进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海外维权

护航企业扬帆“出海”

        知识产权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我国企业维护海外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过去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指导外向型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加大海外维权援助力度,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助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截至2024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内29个省(区、市)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分中心71家,在5个国家设立海外分中心,针对重点领域设立4个产业分中心,对接当地企业,提供专业性、公益性的海外维权指导;累计组织专题培训近千次,培训人员37万人次,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扩充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国家层面遴选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119人,各地遴选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总数超1800人。

(文章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