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聚焦AI数据抓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基于数据抓取训练的人工智能中的知识产权问题》(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ed on Scraped Data)报告。该报告围绕数据抓取技术,确定了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法律和监管策略。报告还向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初步政策建议,旨在平衡人工智能(AI)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发展。

 
主要结论如下:
 
数据抓取可能引发版权、数据库权利、商标、商业机密、公开肖像权和道德权等多种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现有知识产权法律在制定时并未考虑到数据抓取,且法律适用存在地区差异,导致法律问题复杂化。
 
随着AI技术的进步,数据抓取领域的知识产权和相关法律需在不同法域进行审查和更新。政策制定者应考虑制定灵活、自愿的措施,以适应各个法域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措施包括:
 
(1)制定跨境“数据抓取行为规范”;
 
(2)统一AI数据抓取术语,以供相关守则或合同条款参考;
 
(3)开发标准化、易访问的技术工具;
 
(4)增强利益相关者对其权利和责任的认识。
 
王锦林  检索,武辰爽  编译
来源: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intellectual-property-issu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trained-on-scraped-data_d5241a23-en.html
原文标题: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ed on scraped data
检索日期:2025年2月12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