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知识产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疏通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堵点……这些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上得到充分讨论。
此届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和南京理工大学共同主办,近500位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南京理工大学,交流探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共商发展大计
此届论坛的主题为“知识产权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会嘉宾纷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享真知灼见。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生产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的同时,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了重要条件。”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赵志彬看来,知识产权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了“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这些内容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相契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不可少的举措。”赵志斌建议,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过程中,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加快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完善高规格的产业布局,助力实现高层次绿色转型,推动形成高效能体制机制。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这与知识产权工作密切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海瑛表示,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她认为,知识产权研究工作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要站高位、谋全局、望长远,研究工作要先行一步,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统一大市场建设、国际治理规则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提前谋划、献计献策。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要发挥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激励创新的制度作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汤茂仁表示,应通过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判赔金额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他还建议,应聚焦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司法裁判规则。
“知识产权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围绕知识产权制度有效支撑全面创新、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外延、生成机制、治理机制、法治路径等基本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毛昊表示,这样才能准确发现知识产权的作用机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政策举措。
探讨转化路径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部署。此次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推动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相关议题展开探讨。
“从国家创新体系来看,当前,专利转化运用工作还存在着供需对接不畅、信息和风险不对称、法律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宋河发表示,应推动高校在内部建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管理能力,让专业化的机构发挥作用,从而推动高校专利转化运用。
2020年,由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出台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海波看来,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企业介入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高校、企业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合作。他进一步解释,邀请的企业需具备一定知识产权认识基础,并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
“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离不开政府引导,高校、企业、服务机构三方合作,服务机构在其中大有可为。”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戚湧认为,服务机构要抓住机遇,打造专业化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团队,针对不同的服务场景,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精准度和质量,更好地满足高校专利转化需求。
论坛搭建的良好沟通平台,让与会者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正如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骏在致辞中所说,此届论坛旨在汇聚政府、学术界、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以助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服务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表示,未来,将继续组织更多活动,推动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助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